失眠 | 中醫角度看失眠 DIY茶飲改善症狀 | 李偉威醫師
失眠 | 中醫角度看失眠 DIY茶飲改善症狀 | 李偉威醫師
中醫稱失眠為「不寐」,即是指睡眠的時間不足或是睡眠深度不足。可表現為︰入睡困難、或易醒、或醒後難以再入睡等問題;嚴重者影響日常生活。中醫認為睡眠是人類的活動隨著晝夜陰陽交替而變化,在日間人的陽氣充足,所以活動量過高;在夜間則陰氣為主導,自然會休息睡眠。
失眠原因
中醫認為思慮過度、大病之後、年老體虛、飲食不節等原因都會影響心、肝、脾和腎,令身體陰陽失調,導致陽氣太盛,陰氣不足,兩者不能正常交接,出現「陰陽失交」的狀態,則會出現「不寐」。雖然失眠十分普遍,但若持續得不到改善,將會對身心帶來嚴重影響。
失眠的定義
失眠是一種常見的身心症狀,不僅與精神疾病或身體疾病有關,也可能是受外界環境影響導致。1.難以入睡,上床後超過30分鐘以上才能睡著,2.半夜經常醒來,且清醒時間超過30分鐘以上才能再度入睡者,或難以再入睡,3.早上比平常早1至2小時醒來,並難以再入睡, 睡醒後感覺跟沒有睡過一樣,明顯困擾及影響日常生活,例如情緒低落、影響集中力、常打瞌睡等情況,如以上症狀/睡眠困難在一星期內出現三次或以上,並持續一個月,就應該考慮求診。
中醫如何治療失眠
中醫治療失眠著重調理所病臟腑,補瀉陰陽氣血。大抵將失眠分成實證和虛證。
失眠實證
- 肝鬱化火:常見個性急躁易怒,抑鬱,精神緊繃焦慮,胸口煩悶,伴隨頭暈脹痛,目赤,口乾口苦,易便秘,小便色黃等症狀。治宜疏肝瀉火、佐養血安神,常用處方龍膽瀉肝湯、加味逍遙散、柴胡湯系列等藥物。
- 痰熱內擾:痰多胸悶,眩暈心悸,四肢重著,中醫所謂「胃不和則臥不安」,這類證型常見腸胃道不適症狀如食慾不佳、噁逆、噯氣、胃酸多。治宜清痰化熱,佐以安神,可以溫膽湯等處方治療。
失眠虛證
- 陰虛火旺:時常熬夜,睡前常感到心煩不安而難入眠,伴隨手足心熱、口乾口破,舌尖紅,或伴有頭暈、健忘、耳鳴、夜尿頻繁、腰膝痠軟症狀。治宜滋陰降火,養心安神,常用處方黃連阿膠湯、天王補心丹、知柏地黃丸、百合、茯神、酸棗仁等藥物。
- 心脾兩虛:眠時多夢易醒,心悸健忘,身體感到疲乏無力倦怠,飲食無味,面色較無光澤。治宜補養心脾生氣血,常用處方歸脾湯、黨蔘、黃耆等藥物。
- 心虛膽怯:眠時作夢易驚醒,容易受驚嚇,且氣短倦怠。治宜益氣鎮靜安神,常用處方安神定志丸、龍骨、牡蠣、琥珀、珍珠母等藥物。
失眠搭配針灸治療,效果更佳!除了中藥治療外,也可藉由針灸的輔助治療下,改善睡眠障礙的情況。
針灸常用治療失眠的鎮靜安神穴位
- 內關穴:位在前臂陰面兩筋中央,從腕橫紋向上約三指處。
- 神門穴:位在心經上的穴位,有養心安神之效,位在前臂陰面腕橫紋近端,靠小指側的筋外側處。
- 三陰交穴:位在足內踝尖上四指處,脛骨內側緣後方凹陷處。
失眠改善及解決方法
失眠持續幾天至數周,通常是由生活壓力引致的,例如是受考試前夕,或工作上的壓力、緊張等情況影響,而難以入睡,這類多屬心肝火旺。這情況可透過多做帶氧運動,透過出汗,清熱除煩,改善睡眠質素,亦可飲用以下熱飲。
推薦茶飲
- 功效:清肝熱、祛心火
菊花10 克、夏枯草 6 克,石斟 12 克、花旗參6 克焗水飲用。 - 功效:養陰安神
酸棗仁10 克、枸杞子 10 克、菊花 6 克、花旗參6 克焗水飲用。 - 功效:養陰安神,益氣生津
花旗參15 克、枸杞子 15 克、北沙參 30 克、玉竹20 克,將材料洗淨;加適量瘦肉,水滾後將所有材料一同下煲,煲約 1.5 小時;加適量鹽調味即可。 - 功效:安神定志
甘草2錢、淮小麥2兩、紅棗4粒,泡茶飲用。如患者出汗多可用浮小麥取代淮小麥。
熱水足浴
臨睡之前進行熱水足浴有助放鬆情緒,以熱水浸腳時應添加粗鹽,以收安眠、促進血液循環和補腎之效,亦可加入適量生薑、艾草以驅風散寒,幫助溫經通絡。浸腳時可用12碗水加3湯匙粗鹽,水溫約攝氏30-40度,雙腳浸泡約15-30分鐘即可。一般人可每周浸腳2-3次,每次15-30分鐘。孕婦、血壓極低或高、心臟病、皮膚病、身體虛弱人士、4歲或以下的小朋友均不宜浸腳。
長期失眠情況持續,引發的原因可能包括環境的變化、不健康的睡眠習慣、輪班工作,這多屬心腎不交或心脾兩虛。這類症型由於可能涉及複雜的外在環境、情緒問題、需要專業人士(醫生、中醫師、臨床心理學家、情緒輔導員、社工)的全面評估,建議盡快求診,不宜自行服藥。